隔離不隔心的“生命態”報告
隔離不隔心的“生命態”報告
開心行者 周京暉
第一篇 隔離“中標”了,“意外”之旅開始了
社區大門口,三輛大巴車正在等候著,看著住了七八年還不太熟悉的同單元鄰居們,想到大家都將作為“密接”集中隔離在同一個酒店,突然感覺蠻親切的,頓生一種“命運共同體”之感。十點多人終於到齊,大巴車開動了。….上了八達嶺高速,一路向北駛去……具體到哪裡,大家都不曉得。看到車窗外綿延的青山,心情還是愉悅的,跟父母說“咱們就權當一次旅行度假吧”。
下午一點,大巴到達目的地。居然看到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標記,原來集中隔離點是延慶冬奧村度假酒店。下車,登記,分配好房間,一人一房。房間裡的隔離要求說明,包括送餐時間,集中隔離食宿和核酸檢測全部免費,這回真踏實了。接下來酒店隔離生活就要開始了。
此時,我看見窗外的厚玻璃窗面上緊貼著一隻小飛蛾,一動不動地,我知道它是活生生的。
我靜靜地透過二十公分的玻璃看著這只蛾五分鐘、十分鐘乃至更長時間,它依然是靜定的、專注的、一絲不亂的存在著自在著……剎那間,感受到它也在看著坐在房間裡的我
我和蛾,不再有隔膜隔閡,我們彼此之間安靜地互看著注視著,在靜寂中沒有了物種的分別,深深地持續地連接正在發生著~
萬物皆有靈啊!
此刻,我和蛾的靈也在共通著——消除了時空與緯度的限制,也沒有了作為一個人的認知習慣的限制,也沒有了什麼人類和昆蟲的區別,就只是在彼此的“看見”和“靈通”中,互連著相應著……
感謝這只2022年5月25日申時出現的“禪定小飛蛾”,帶給我陪伴,體會與另一個鮮活生命的面對面。
通過靜觀“我蛾”之態,心靜下來了,也有閑趣了,感官也更蘇活了。那動時呢?就主動找些樂事,如因地制宜地活動身體,在狹小的房間內自我調節,健走練功,蘇菲旋舞,“嘿哈”正氣,讓偶爾不寧的身心,動態“清靈”....。
這些當下的感受記錄並分享在朋友圈裡,既是真實生命態的記錄,也是作為一種動中“觀”,鼓舞自己和更多身處疫情中的人。
“多麼痛的領悟”
正在房間徒步壯遊,敲門聲突然響起:“開始做核酸了”。於是立馬兒調整狀態,迅速戴好了N95口罩,打開房門,看見一防疫人員右手已拿出了長長的棉簽——“我知道,鼻拭子又開始了”。於是主動配合頭略往後仰四十度,剎那鼻簽直接深入鼻腔裡,酸爽立刻襲來且彌漫,還略有微痛上頭,很想打噴嚏和流淚,但還是忍住了。大白告知,對重點人士——如密接者或在封控區者,鼻拭子比口腔拭子測核酸更精準些,她還強調鼻測時頭不要躲要多忍幾秒~……測試時,我還自拍紀錄下這難得的歷史時刻。做完後,我對大白的背影説了聲:“謝謝你,辛苦了!”。
第三篇 隔離感“疫”:樂活於當下每一刻
今天是我作為新冠陽性密接者在酒店隔離的第六天,本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決定利用這段特殊的難得的隔離期間,好好的靜下心沉下心歇下心來,重新再看看自己,看看新冠疫情對人的影響……
因為不能走出房門(除了開門取飯、倒垃圾或每日做鼻拭子外),活動範圍受限,那麼就只能待在房間裡,這樣有大把的時間來直面眼前的狀況——新的情境會促發新的看法、帶來新的認知、煥發新的感知和覺知……切身的體會到“日日新苟日新”的狀態了。
面對已持續了三個年頭的新冠疫情這樣的全球大事件,作為一個個體如何看?怎麼看得清?如實講,難度很大。尤其是在充滿不確定、複雜、未知和變化的烏卡時代,基於過往的經驗是遠遠不夠的,唯有澄心觀道般穿透各種資訊和現象的幹擾,基於當下和不斷湧現的未來這樣的情形來看自己看疫情,才有可能看得清看得真,進而更接近真相。
就拿這六天來說,我時不時透過眼前的玻璃窗看外面的那棵樹、那片天空以及時時刻刻飄來飄去變化的雲……按照中國文化之根源的易經智慧的“取象類比”方法,把眼前的景象都當成了每一個“現卦”,看看會給自己哪些啟發。
五月二十八日下午,看眼前之景,想到了疫情,突然湧流出下面的字:
疫意抑疑益 封風瘋蜂豐
生命蛻變之旅
疫情發生了,人的意識(也包括潛意識)和意念都受影響了,很多人會恐懼恐慌甚至不知所措;有的人感染了新冠,有的人成為了密接者,有的人所在區域受疫情被封控不能出門,行動和心情都有被抑制的情況在發生,對所有的人來說,面對的都是新的考驗。
人情緒上著急、抱怨、煩躁、不安等等都會出現,這需要每個人(包括團體和組織)都能擔負起“匹夫有責”的責任來,主動“轉念”和“轉變”,有信心有勇氣面對疑難和疑惑,激發出自己真心的智慧和力量,不斷地喚醒生命能量,能更加的團結,共同面對新冠疫情的考驗,並最終能夠度過這場大考驗。
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生命的新的轉化。同時,真切地親歷與體驗到“生命共同體”的滋味,彼此攜手,相互增益!
第四篇 觀雲之道
“此時安然,生死無憂,身心無礙”
放慢放下放鬆放心了,於是也就主動歇菜歇心了,看看眼前窗外默言的花靜止的樹天上飄過的雲,靈靈明明地……
每天觀雲成了隔離期間的保留節目。
在記憶中,這是京暉非常少有的那麼集中的密集的觀雲狀態。觀雲時,就是靜靜地去看,沒有過多的念頭,有時看幾分鐘,有時看十幾分鐘,有時看幾十分鐘;有時早晨看,有時上午看,有時正午看,還有時下午看、傍晚看,看的過程沒有不耐煩,還越發的有興趣盎然感。
觀雲時看出了什麼?
看出了雲沒有定式,雲來雲去,動態變化,色彩豐富,千姿百態——如直呈的天書,書寫著“一團和氣”,傳遞著“心”的狀態;有的刻畫出自然流動的藝術——如龍騰的壯觀氣勢,如兔的乖巧可愛,還有行者的莊嚴站立等等。雲如造化之言,直接給芸芸眾生傳遞出無言的啟示——變化之道,因緣轉化,心念生滅……
來來去去,有聚有散,有起有落,有形無形……觀雲幾分鐘,彷彿在看濃縮版的人的一生;觀雲幾十分鐘,猶如能看出各種樣態的人生,甚至生生世世的劇本,也或看見百態的自己和千種的人事物……
這些都在浩瀚的天空背景中來上演——神馬都是浮雲?!能固著什麼?能抓取什麼?成住壞空生死演化著……相應的,在人自己的生命劇本裡也在如雲一樣發生與變化種種因緣,善待、珍惜、欣賞就好就是了,無論是遇到白雲還是黑雲,也或者遇到彩雲或者無雲,只要能時時連接到我們自己的天空就“恰了”,那是人的真性所在!
當六月一日下午三點半我正在看雲時,突然得知集中隔離將要結束了,可以回家時,才意識到這十天過得太快了……
回想起這十天的經歷,作為密接者竟然沒有絲毫的恐懼感難受感,原因可能是這十天的觀雲讓心歇息了安定了,雖然身體的活動範圍受限了,但心卻更廣闊了自由了,也沒有時空的限制感了……
轉變在發生著,不斷地在發生著:以往那些容易忽視的卻深感珍貴,比如住在同一單元的七八年都不咋熟悉的鄰居們,心更貼近了;不易察覺的狀態也湧現了,眼、耳和心等更鮮活了更敏銳了,那些“限”和“無限”、“煩”與“歡”感都是可以轉化的,如經歷一個思想煉金的過程。
第五篇 開光有樂
昨晚(6月8日)快十點喜聞本單元徹底解封……今兒(6月9日)決定給自己開光樂,要有儀式感,以此來慶祝“10+7”十七天(十日酒店集中隔離,七日回到社區居家隔離)的這段生活和生命狀態。
午時到社區門口的優哢理髮店,主動要求剃個光頭,這是我幾十年來第一次剃光頭。二十分鐘後,就“光彩照人”了。感覺是清爽、無遮和俐落,圓滿圓通圓融。吃完午飯,忽然想去香山碧雲寺走走,算作給自己解除隔離後身心自由的慶祝儀式。給自己“開心-開光”,不僅有“從頭再來”煥新的慶祝,而且還有在隔離期間的“坐忘心齋”也值得慶祝!
下午申時來到熟悉的常念念於心的“涵碧齋”,身心狀態與自然情境完全相應了。在這有著歷史感的場域,那種通過時光磨礪出的“涵養”以及“生如夏花”般碧綠生機,給自己帶來了情境賦能的效果,似乎與曾寓居於此的古人賢者心靈相通了。隔離期間,雖然是隔離態,但是每天看雲看樹看天,安定自在,這種“心齋”,讓心更素了,即使肉身活動受空間限制,心更簡單了、更澄清了。安心的看著眼前窗外的樹和雲……不著急不著慌,愛誰誰……踏實了!
“涵碧齋”,多妙的命名啊!原是清乾隆時期皇帝和大臣們瞻拜遊覽休息的行宮建築,有“活潑天機”之稱。沉浸在這裡“坐忘”幾十分鐘,體會和連接天地之活潑生機。想到冬奧村隔離酒店的1201房間,那個“坐看雲起時”的心境何嘗不是又一処涵碧齋呢?
百年樹人,感活潑天機,感造化生機,光彩照人,率性遊香山,酣!
松羅漢與開心行者
好友問我:“在隔離酒店,窗外是一棵樹,每天只能看樹看天.而眼下腳踩大地,安定安心,懷抱大樹,又有何感受?”此刻,就用六月九日傍晚在香山爬山時,應景朗誦的魯米的一首詩,來表達這一難忘的隔離體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