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回眸歷史時空 品味非遺魅力——觀《鄭家夜宴》有感

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博士彭國斌在觀看《鄭家夜宴》後,為本劇寫下藝評,全文如下——
在舉國歡度國慶七十三週年及紀念我國近代著名思想家鄭觀應一百八十週年之際,澳門首部世界文化遺產愛國教育題材的沉浸式戲劇《鄭家夜宴》,在鄭家大屋進行了首場演出,具有重要的特殊意義。
濃鬱愛國情懷,警示後人,催人上進。《鄭家夜宴》以我國近代愛國思想家鄭觀應在澳門隱居生活期間,不忘中華振興之重任,時刻關注民族安危,以《盛世危言》等內容為劇情創作藍本。通過演繹鄭觀應在民族危難之時,鼓勵和號召年輕人要為民族富強振興而努力奮鬥,生動形象說明落後就要捱打、受辱的警世忠言,充分表達其富國圖強的強烈的愛國思想主張。該劇在當前中國社會發展面臨轉型升級,走向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時刻,以及當今世界格局發生深刻變革的歷史背景下,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激勵人們擔負起民族振興的偉大歷史使命和歷史責任感,給群眾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
家國情懷交融,故事內容感人,人物形象生動。《鄭家夜宴》既有濃濃的愛國思想情懷,也有充滿溫暖的家族親情和朋友之間的真摯友情,賦予主角鄭觀應生動鮮明的角色形象;既是反映鄭觀應作為個體人物的性情和情感表達,也反映了家族親人對他的理解與支持,充分表達了濃濃的家國情懷。劇中人物形象飽滿生動,鏗鏘有力的表演,無不催人上進,感人至深。
沉浸式的表演與澳門非遺文化的有效融合。該劇採用虛實結合的表現方式,實景中融入了虛擬空間表達,彷彿將人們帶入了真實的歷史時空,情景再現了鄭家大屋的生活場景,表達戲劇的虛實之美。同時,該劇將南音與越劇融入戲劇的情景之中,在戲劇表演中感受的非遺文化的魅力,對澳門非遺文化進行有效的活化和傳承。此外,沉浸式和交互式的表演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讓他們近距離感受表演者的生動氣場,改變以往觀眾被動的觀影方式,塑造移步換景的全新觀影體驗,留給觀眾深刻感受和難忘記憶,彷彿置身於鄭家大屋的現場,親身感受鄭觀應真實日常生活場景,感受其熱情洋溢的愛國激情和對青年學子的教導之情。劇中與中山先生會面交流,亦反映了鄭觀應對年輕有志之士的愛護和喜愛之情,支持和鼓勵年輕人要為國家富強振興擔當歷史使命,這讓我們看到有為的年輕一代是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希望。
轉載自2022年10月13日《澳門日報》第B16版
-
嘉諾撒聖心英文中學師生:紀念鄭觀應誕辰180週年徵文作品
嘉諾撒聖心英文中學師生:紀念鄭觀應誕辰180週年徵文作品澳門學聯編輯委員會一百多年前,澳門先賢鄭觀應面對“彼族恃強多挾制,其心叵測毒燄煽”的國際社會局面,提出了“民強國自強”的吶喊。之後梁啟超提出“少年強則中國強”。今天,滬澳的師生,傳承了先賢憂國憂民的情操以及高尚
-
【佳節團圓 平安喜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文化局將在世遺建築舉行多場主題活動:9月10日及11日分別於鄭家大屋設有"中秋燈謎會",活動毋須報名,現場參加。9月17日及18日在鄭家大屋則設有"世遺相框工作坊",讓市民在節日中共享世遺之美,報名可點擊【閱讀原文】透過文化局活動報名系統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