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學》翻譯龐德詩五首馬永波譯(總第400期)
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1885-1972),現代主義詩歌的奠基者和最重要的詩人與理論家,早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羅曼語,22歲時旅歐,1912年在倫敦發起“意象主義運動”,主要詩集有《燃盡的細燭》(1908)、《面具》(1909)、《狂喜》(1909)、《坎佐尼》(1911)、《還擊》(1912)、《爆炸》(1914)《儀式》(1913—1915)、《詩章》(1916--1967)等。
馬永波(1964--),生於黑龍江伊春,詩人、文藝學博士,1986年起發表作品,迄今出版著譯《1940年後的美國詩歌》《1970年後的美國詩歌》《1950年後的美國詩歌》《英國當代詩選》《約翰·阿什貝利詩選》《惠特曼散文選》《華萊士·史蒂文斯詩文錄》《以兩種速度播放的夏天》《九葉詩派與西方現代主義》《荒涼的白紙》《樹籬上的雪》《詞語中的旅行》《自我的地理學》《白鯨》等60餘部。現任教於南京理工大學詩學研究中心,學術方向:中西現代詩學、後現代文藝思潮、生態批評。
過往鏈接:
《新文學》音樂廳黃天戈演奏巴赫第一鋼琴協奏曲(總第398期)
《新文學》畫廊弘殘個展繪畫篇 (總第389期)
《新文學》傳記 |《高芝蘭自傳》(總第378期)
《新文學》中華經典《道德經》德篇樊功生英譯(總第361期)
《新文學》畫廊林靜行書自書詩展(總第359期)
《新文學》辛丑新春特刊《金牛賀歲 翰墨迎春》(總第342期)
《新文學》庚子紀念特刊之五編輯部專輯《乾坤日月 翰墨春秋》(總第333期)
《新文學》庚子紀念特刊之三《翰墨長青》嚴力從藝四十年詩畫精選展(總第331期)
《新文學》庚子紀念特刊之一黃秋遠《〈新文學〉十四年回首》(總第329期)
《新文學》庚子中秋特刊《詠月》(總第319期)
《新文學》庚子特刊《端午懷古》(總第308期)
《新文學》畫廊 黃秋遠油畫個展(總第46期)
新文學社
《新文學》雜誌編輯部
社長 、主編
林靜
本期編輯
楊青
《新文學》投稿郵箱及欄目編輯
詩歌:[email protected] 蔡利華
詩詞:[email protected] 秦溯之
文章:[email protected] 劉劍新
小說、劇本:[email protected] 程勰
書畫、藝術評論/理論:[email protected] 林靜
翻譯:[email protected] 楊青
編委團隊名單從略
法律顧問
李本教授 王傑律師
《新文學》公示:文責自負,拒絕剽竊。本平臺所發佈之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遵從版權法,轉載請註明出處。
《新文學》公眾平臺是創辦於2006年的新文學社旗下一份文學藝術類綜合性平臺雜誌,有八個欄目:
1、詩歌(包括散文詩)
2、詩詞 (辭、賦、曲、楹聯等)
3、文章(散文、隨筆、雜文等)
4、畫廊(書法、國畫、油畫、篆刻、水粉畫等)
5、音樂
6、藝術評論 /理論
7、小說、劇本
8、翻譯
歡迎海內外作者慷慨賜稿。
投稿須知
《新文學》只刊發純藝術作品
一、《新文學》只刊發原創、首發作品。因稿件提供引起的任何版權爭議由作者本人承擔。
二、投稿需附個人簡介和個人頭像清晰的正式照片(免墨鏡、香煙、冠),以筆名發表者請在簡介中附本人名字。所有稿件文字請一律使用傳統正楷字體(俗稱繁體字),稿件文檔、圖片和音頻請以附件的方式發送。照片請用jpg格式。請作者本人仔細校對好稿件,包括字體。
三、評論稿件附所評作品及其作者簡介及照片。
四、詩詞欄目暫不接受新韻稿件。
五、畫廊欄目暫不接受硬筆稿件;書法暫不接收純草書稿件,來稿需附一定比例的正書作品;繪畫暫不接收純抽象畫稿件,來稿需附一定比例的具象畫作品。
六、被選用的文字來稿若無作者照片或照片不符合要求,將只發佈來稿文字。
-
《新文學》中華經典《道德經》楊玉如全本書錄(總第369期)
《新文學》中華經典《道德經》楊玉如全本書錄八米小楷長卷文徵明《老子畫像》(選自網絡)老子(約公元前571—471年),李耳,字聃,周朝守藏室史,《史記》記載其生於陳國苦縣。歷史影響最深遠的中華聖賢之一,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黃老之學的兩位核心人物之一,道家學派奠基
-
《新文學》詩文本《道法自然》首輯(總第371期)
《新文學》詩文本《道法自然》首輯樊功生王柏霜劉合軍張聯陳金茂邊海雲琴曲《幽蘭》《幽蘭》又名《猗蘭》,蔡邕(133年-192年)《琴操》雲:《猗蘭操》者,孔子所作也。見錄《碣石調幽蘭》、《西麓堂琴統》、《杏莊太音補遺》、《藏春塢琴譜》等。劉麗,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