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新聞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正文

腹膜癌

“腹部軟如綿,百病不來纏”!肚子軟的人,可能更健康,你是嗎?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2022-11-24 09:55:59641884

人吃五穀雜糧,很多人常因口腹之慾引發疾病,腹部也成了人們印象中的疾病“發源地”。小到跑肚拉稀、腹痛腹脹,大到臟器病變、癌症發作,小小的肚子裡似乎隱藏著許許多多的病魔。

中國民間流傳著一句話:“腹部軟如綿,百病不來纏”。其實,肚子不一定只會病變,有時候,它的軟硬變化也能成為防治疾病的標準和信號。

一、“腹部軟如綿,百病不來纏”

腹部是人體最中間的身體部分,也是頭部、前胸和下體雙腿的連接與過渡,同時承擔著保護臟器的重要功能。

人體內肝、膽、脾、腎、胰、胃、腸(大、小腸、十二指腸)、卵巢、輸卵管等器官均位於腹部。其中肝膽脾腎腸胃等臟器起到了主要和輔助消化的作用,能量供應和食物排洩這兩件大事是生存的基礎,卵巢和輸卵管則和生育息息相關。

腹部的包裹對這些臟器起到了保護作用,避免其受外界危險因素所傷,腹部可以說是人體臟器的“保護膜”,重要性可見一斑。

同時,因為和臟器的緊密關係,腹部的狀態也反映出健康信息。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大內科主任孫志佳解釋:人體健康狀態下,腹部是柔軟的。除了熱量積累導致皮下脂肪過多而變硬外,當體內臟器發生硬化、增生、結節等器質性病變時,腹部在臟器病變組織的壓迫下也會變硬。

現代醫學在診斷時也常常會對腹部進行觸診,就是為了排出臟器病變的可能性。腹部的軟硬確實能反應出健康狀態,只是變硬代表了疾病風險,並不表示百分百患病,發現後還是要儘早就醫,以正規的檢查結果為準。

二、腹部出現4個異常,警惕是大病信號

腹部出現問題,往往和臟器有關,而每一個臟器都承擔著人體獨特又重要的功能,一旦異常就可能是大病,一定要警惕4個症狀!

1、腹部異常鼓脹

正常情況下,人體進食後,消化系統運轉,食物很快就會化作能量被吸收,剩餘無法利用的部分則被排洩。但是當腸胃發生病變,消化能力阻礙或下降,就會導致消化不良,腹部鼓脹。

此外,腸胃、肝臟等臟器發生癌變,腫瘤生長和肝腹水等也會引起腹部鼓脹。

2、腹部包塊

腹部包塊有可能是腹部本身腹膜癌,右腹部包塊可能是膽囊癌、肝癌;下腹部包塊可能是腸癌,還可能是子宮肌瘤,因腫瘤生長壓迫到腹部,形成了包塊。

以子宮肌瘤為例:當子宮肌瘤瘤體不斷增大,讓子宮體積接近或超過懷孕3個月時子宮大小,腹部包塊就比較明顯了,晨尿時尤為突出。腫瘤不斷髮展,還可能會對直腸、輸尿管等形成壓迫,造成尿頻、尿急、排便不暢等症狀。

3、右上腹異常疼痛

人體右上腹對應著肝臟和胰腺,還有一部分胃,一般疼痛症狀很可能和胰腺癌、幽門癌、胃癌、賁門癌、肝癌等有關。胰腺癌往往伴隨著後背疼痛。

由於肝臟沒有疼痛神經,早期往往無明顯症狀,一旦發生疼痛,就意味著腫瘤對附近組織形成壓迫,一般發生在右肋、劍突下,還會伴隨著牽拉、放射狀疼痛。

4、腹部突然變大

腹部是腹腔結構,除了妊娠外,正常情況下,一般不會短時間內突然變大。腹部突然變大,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腹水。當人體患上肝硬化、肝癌、腎病、腎癌、肺癌、胰腺癌、卵巢癌等等疾病時,血漿膠體門靜脈升高、滲透壓降低,就會導致大量液體進入胸腔,看起來像腹部變大。

腹部出現異常症狀,有的可以通過自檢和觸診發現異樣,主要的檢查手段還是B超、CT等影像學檢查。如果發現包塊、癌症跡象,還需要通過活檢來判斷病理性質。

三、提醒:腹部肥胖者健康風險更高

如果長期飲食不良導致熱量累積,腹部皮下脂肪過多,就容易造成肚子大,四肢細的“腹型肥胖”,而這種肥胖卻可能意味著更高的健康風險。

腹型肥胖主要看3個條件:腰圍(女性80釐米、男性85釐米)、體質指數(BMI超過28)、腰臀比(腰圍除以臀圍,女性0.8、男性0.9)。如果以上任意一個指標超出,就意味著腹型肥胖風險,尤其是腰圍,要特別警惕。

醫學界權威刊物《柳葉刀》有數據指出:中國肥胖總人數為世界第一,平均肥胖率高達12%。其中不乏腹型肥胖,這類人可能會面對5種更高的健康風險。

1、腦萎縮

美國醫學刊物《神經病學》發表過一項由倫敦大學學院和英國拉夫堡大學共同完成的研究,該研究通過對9652名40-69歲參與者的腰臀比、體質指數、身體總脂肪、大腦灰質體積(核磁共振測得)等健康數據分析發現:腹部脂肪越多,大腦灰質越少。

注:大腦灰質是一種含有神經細胞的腦組織。它的減少意味著腦萎縮,腦容量減少,記憶減退和痴呆風險增加。

2、心血管疾病風險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教授呂筠帶領團隊完成了一項2004年開始、為期10年的研究,該研究通過分析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容納的42萬30-79歲參與者的數據,發現隨訪期間,缺血性心臟病死亡2787例、急性冠心病發作4320例、新發缺血性心臟病2.69萬例。

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為中心型肥胖組和非中心型肥胖組,結果發現,腰粗的肥胖者,腰圍每增加9.5釐米,冠心病新發風險、急性冠心病和冠心病死亡風險就會分別增加16%、21%、26%。也就是說,腰粗,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3、脂肪肝

腹型肥胖可能導致脂肪沉積、嵌入臟器組織,影響其正常的功能,尤其是對肝臟的影響,可能會增加肝臟纖維化風險,導致脂肪肝、肝硬化,嚴重時成為肝癌誘因。

4、糖尿病、高血壓

醫學調查發現,腹型肥胖人群糖尿病發的風險分別是其它肥胖類型、正常人的2.8和10.3倍。腹型肥胖人群體內的脂聯素會降低,對胰島素敏感性不足,比較容易胰島素抵抗,糖尿病風險由此增加。

同時,腹型肥胖也會導致人體血漿中瘦素過高,刺激到腎臟交感神經和動脈,有可能引起血壓升高。

5、癌症

醫學刊物《英國癌症雜誌》上某研究指出:人體腰圍每增加11釐米,和超重有關的乳腺癌、腸胃、胃癌、胰腺癌等13種癌症風險升高13%。部分癌症更高,如腸癌,腰粗8釐米,會增加15%。

腹型肥胖對健康的威脅不可忽視,而想要改善腹型肥胖,要牢記6字真言:“管住嘴、邁開腿”

生活中,人們把腹型肥胖叫做“啤酒肚”,說明戒酒的重要性。另外,腹型肥胖和不良飲食大有關係,而臟器脂肪最難減,所以要從源頭控制糖分和熱量的攝入。同時,平時要堅持做有氧運動,每週至少3次,每次30-60分鐘,一週至少達到150分鐘。

肥胖本身就是人體負擔增加的一種表現,一旦肥胖,各種疾病風險也隨之增加,而腹型肥胖更是如此,只是很多人無法堅持運動,又做不到斷絕口腹之慾,這樣只會增加健康風險,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預防和改善。#頭條創作挑戰賽#

參考資料:

[1]陳曉琨.腹部軟如綿,百病不來纏[J].《家庭醫藥:快樂養生》,2018:34-35.

[2]《肚子越「軟」生病越少?肛腸科醫生尤其贊同》.生命時報.2022-11-1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发表评论

評論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