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新聞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正文

陰道細胞學塗片檢查

提醒父母,這4個體檢項目就是在花冤枉錢,真的沒有必要做

39健康網2020-12-13 09:28:00822352

又快到年底,前方走來的是體檢“大軍”,他們從各大體檢機構或醫院進進出出,打開體檢報告時的緊張程度,不亞於當年看考試成績。

有的人各項指標“正常”,卻又突然查出癌症;有的人查出各種毛病,開始心慌意亂,病急亂投醫……

其實,價格不菲的體檢套餐裡,很可能暗藏“玄機”,報告中的一些病,也可能根本就不用治!

一、不靠譜的體檢項目,請遠離

1.兒童查血鈣

扎一下手指,就知道孩子缺不缺鈣,這個體檢項目很多家長在帶孩子去體檢的時候都做過。然而,業內人士卻將兒童查血鈣稱為“最不靠譜”的體檢項目之一。

原來,查血鈣是通過抽血來測量微量元素,判斷是否缺鈣。醫生表示,微量元素的檢測除了查血鉛之外,沒有其他任何有價值的意義。因為人體只有1%的鈣存在於血液中,即使查出來缺鈣,也只代表血液水平,而不是身體內的含量。

而且身體具有自我調節能力,會保持血鈣值相對恆定,所以是否缺鈣是很難從血液中檢查出來的。

2.彩超查前列腺

40歲以上的男性去體檢,體檢項目上往往會有一個體檢項目叫“前彩”,即前列腺彩超,目的是篩查是否有前列腺癌。

事實的真相卻是,癌症在彩超區探測的時候表現是一樣的,彩超無法辨別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因此起不到確診作用,檢查的意義不大。真正需要做的是PSA檢查(前列腺特異性抗原項目)或核磁共振,平時也可以做直腸指檢,也能發現一些問題。

3.宮頸刮片

與前列腺彩超一樣,宮頸刮片是女性在體檢當中常見的一個用來排除宮頸癌的項目。

所謂宮頸刮片,就是從女性子宮頸部取少量細胞樣本,在顯微鏡下觀察看是否有異常。不過調查顯示,宮頸刮片的滿意度只有60%,也就是說40%都無法真正檢查出子宮是否有異常。篩查宮頸癌最靠譜的檢查項目,應該是TCT(宮頸陰道細胞學塗片檢查),可以檢出宮頸癌細胞、宮頸癌前病變和炎性細胞等。

4.化驗查胃癌

胃部不適去體檢,通常都會讓驗血,以便查看紅血球壓積、血紅蛋白、大便潛血、胃液情況等,不過,這些指標只能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用來指示胃部健康情況,但卻不能診斷胃癌。因為即使在化驗過程中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也不代表就是癌症。

篩查胃癌,最好的方法是做胃鏡檢查,如有異常,再進一步做活檢明確是否存在腫瘤。

二、檢查出這些病,不用治,別被騙!

體檢做完後不久,體檢結果就出來了。完全沒問題的人極少,很多人會出現貧血、營養不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毛病,但情況不嚴重,只需要調整習慣。

也有少部分人,查出了身體有疾病,要積極醫治。不過,對於以下這幾種病,不需要太過在意,因為可能不用治療!

1.盆腔積液

盆腔積液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盆腔積液多在排卵後、月經前或早孕期出現,可自然消失,一般盆腔積液3cm以下不需要特殊治療。

病理性盆腔積液可能是炎症、內出血或腫瘤引起的,需要及時就診,明確病因,對症下藥。因此,體檢發現盆腔積液,先不要慌,要明確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再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2.腦萎縮

有的人一看到體檢結果顯示“腦萎縮”,心裡就害怕得不行,生怕自己從此變傻、變痴呆。

其實,我們的大腦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老化。因此,到了一定年齡之後,出現腦萎縮是常見現象。不過,還是要注意,腦萎縮分為生理性萎縮和病理性萎縮,前期可以隨訪,生活中飲食清淡、適度鍛鍊、補腎健腦,進行自我調節。

如果出現了不適症狀,並且影響到了正常的生活,就要及時就診,以免增加老年痴呆症風險。

3.乳腺增生

體檢中,10個女性可能有9個女性會被查出乳腺增生。也就是說,乳腺增生是很常見的,屬於一種正常的生理性結構變化。囊腫是良性的,多數癌變幾率不大,不需要治療,只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緊張、焦慮、憂鬱等不良情緒,然後半年複查乳腺超聲即可。

4.肝臟鈣化

肝臟鈣化與先天發育、鈣磷代謝紊亂等因素有關,也有可能是肝臟受到創傷後在癒合過程中形成的鈣鹽沉積,這種情況在肝病患者中較為常見,屬於正常現象。雖然肝臟鈣化不會自行消失,但也不會繼續發展,通常不會引起身體不適,所以不必過分擔心。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定期體檢的重要性。不過,在體檢的時候,很多項目是不必要做的,我們要學會辨別。

此外,如果體檢情況不容樂觀,要積極治療,不要逃避,但要多長個心眼,以免造成過度治療。無論如何,定期體檢對於及早發現身體異常,保證身體健康是很有必要的。

#39健康超能團##清風計劃#

參考資料:

[1]很多體檢都是應付了事!這些最不靠譜體檢項目,千萬別再被坑了!.健康時報. 2018-09-07

[2]體檢查出這9種病基本不用治,千萬別自己嚇自己!.醫學界. 2020-01-11

[3]“高大上”體檢項目被指忽悠.北京晨報. 2014-11-0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发表评论

評論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