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成功為一例難治性便秘患者植入永久電刺激器
新
路
經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消化內科蔣絢教授團隊,正在開展骶神經電刺激治療難治性便秘的臨床研究,通過植入骶神經電刺激器,調節迷走神經和軀體神經的傳入神經,改善腸道感覺和運動功能,影響盆底器官和低位腸段,促進排便,為長期受便秘困擾、內科保守治療效果欠佳的患者提供微創治療新路徑。

圖為醫療團隊對受試者進行術中電極定位
骶神經刺激治療的流程包括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臨時電極植入,應用體外調節器進行測試調節,篩選治療有效的患者;第二階段為永久植入階段,對於臨時骶神經刺激有效的患者可考慮植入永久骶神經刺激器。近日,消化內科聯合神經外科,為受試者植入臨時骶神經刺激器,經過測試階段後,患者每週自發排便次數、糞便性狀、排便費力症狀等較前改善,結腸傳輸試驗較術前明顯改善。經與受試者溝通並告知刺激器的利弊後,同意為其植入永久骶神經電刺激器。

王貴懷主任、陸洋醫生為受試者手術
受試者患有便秘30餘年,表現為排便費力,自發排便次數少,甚至不吃藥不排便,同時伴有腹脹、排便不盡感、糞便乾結,嚴重時需要手法輔助,例如按壓腹部、用手指摳等,嚴重影響生活。患便秘以來,受試者輾轉於多家醫院,反覆調整藥物,前後連續50餘次生物反饋治療,效果均欠佳。受試者來到蔣絢醫師門診,經過全面的分析病情,認為受試者可以嘗試骶神經刺激器治療。蔣絢安排受試者進行術前評估,後轉入神經外科,由王貴懷教授及陸陽醫師為受試者植入臨時骶神經刺激器。測試期間,患者便意增加,自發排便次數較前改善,糞便較前稀軟(少有乾結便),服藥劑量減少。測試結束後,結腸傳輸試驗顯示,術後鋇條(平片中白色小圓環)殘留率較術前明顯減少,證實受試者結腸傳輸得到了改善。

受試者48小時平片術前術後對比(左側為術前,右側為術後)

受試者72小時平片術前術後對比(左側為術前,右側為術後)
據蔣絢介紹,骶神經電刺激植入術是一種微創手術,該手術已經在臨床上應用於大便失禁、神經源性膀胱、頑固性尿頻尿急、非梗阻性尿瀦留等疾病的治療,通過臨床研究,有望擴展應用至治療難治性便秘,為該類患者提供一種新型的微創治療方法。
蔣絢團隊一直致力於頑固性便秘的診治,並開設每週二下午的便秘專病門診,致力於為便秘患者提供高水平的診療服務。骶神經刺激治療難治性便秘的臨床試驗是蔣絢主任團隊與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及神經外科合作進行,目前仍在進行中,希望能為更多深受便秘痛苦的患者帶來福音。
文章 消化內科 張曉璐 崔齊
編輯 宣傳中心 韓冬野
排版 宣傳中心 南子鈺
-
「暑期獻愛心」僅限20名,這家醫院為難治性癲癇患者減免費用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中國已有超過900萬的癲癇患者,其中70%的病人可以通過藥物治療獲得良好效果,30%的患者屬於藥物難治性癲癇,這部分病人需要接受外科干預。其中,包括迷走神經刺激治療(VNS),可獲得良好效果。但由於迷走神經刺激治療中使用的刺激器價格昂貴,目前,
-
疼痛是病,得治,不僅有藥,還能手術
撰文|周強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啟(化名)的痛苦是在手術檯上結束的。一個月前,60歲的他接受了鎮痛起搏器的植入手術,到如今,他已經恢復了無痛的生活。兩年前,陳啟騎車經過一個急轉彎時,突感胸部不適,兩條腿麻木發軟,被120送到廣州某三甲醫院心臟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