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釉細胞瘤
25歲小夥下巴長了個“排球”大的腫瘤,足足3.6斤!
吃飯牙咯掉個碴,腮幫子偶爾發腫但不疼,這樣的身體小毛病,有的人並不會在意。
但是醫生說有些毛病可不能忽視,可能是嚴重疾病的警報。
瀋陽25歲小夥就因為大意,臉上長出了一個排球大的腫瘤,足足3.6斤!
小夥臉上長巨型腫瘤
瀋陽的小李今年25歲,一年多前,小李發現自己下顎長出了一個瘤,而且越長越大,堵滿了整個口腔,讓他根本沒有辦法好好吃飯,睡覺也得歪著頭,出門見人也得拿衣服擋著,嚴重影響他的正常生活。

小李到醫院檢查,醫生說,小李患的病屬於成釉細胞瘤,這是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但像小李這麼大的卻很罕見。
因為身體各項指標均達不到手術標準,醫生決定先給小李注射營養類藥物調整身體,可沒想到剛用藥3天,小李的身體狀態沒有好轉,腫瘤卻迅速增大。主治醫生意識到小李病情的嚴重性,隨即展開了多學科會診,終於通過手術順利將重達3.6斤的腫瘤取出。

小夥:3年前曾吃飯咯掉牙
醫生:可能起初發病沒在意
好好的小夥兒,咋能長出個如此大的腫瘤呢?小李說,他懷疑這跟3年前的一次經歷有關。當年,小李吃東西的時候,曾經咯到牙,當時感覺牙掉進了肉裡,開始很疼,後來拔掉一部分,每次都會擠出來一些血,不過感覺臉還是正常的,也就沒當回事。
由於小李常年獨自一人在外地生活,加上他對身體變化並沒有太在意,對於下顎出現的腫塊、膿包,小李每次也只是在家自行簡單處理,從來沒有想著去醫院看看。
醫生表示,小李的腫瘤並不是因為當初吃飯咯到牙,而是當初咯牙時很可能就發病了,臨床上,很多患有成釉細胞瘤的患者在發病初期很難察覺,甚至察覺了也不夠重視,這就會造成病情延誤。之所以小李的腫瘤會長得如此大,就是因為他發病三年來遲遲沒到醫院就醫。
提醒:這些“小毛病”別不當回事
警惕背後潛伏著重病
有些時候,“生長痛”、便血、血小板降低等所謂的“小毛病”並不等於“小病”,在有經驗的醫生眼中,它們有可能是重病發出的第一聲“警報”。
血小板降低是“貧血”?還可能是白血病
血小板降低,常被人當成常見的“貧血”。實際上,當血小板下降到三萬以下時,病人隨時有自發出血的風險,萬一發生顱內出血或者重要臟器、重要血管的大出血,病人可能很快身亡。這種情況可能與各種類型的白血病有關。
少年夜間“生長痛”?當心骨癌作祟
青少年夜間出現腿痛,常被家長當成“生長痛”,認為不需要處理,或者把關節出現的腫塊當成“運動扭傷”,貼幾劑藥膏“活血化淤”。實際上,這可能是骨癌的早期表現。骨癌發病率佔兒童腫瘤的15%~20%,其中最常見的骨肉瘤更“偏愛”10~20歲處於骨骼生長旺盛期的孩子。當孩子肢體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腫脹,當夜間或者休息時出現肢體疼痛,且按外傷治療無效時,就要小心惡性骨腫瘤的可能,應該到醫院骨科做詳細檢查。
便後出血是痔瘡?或是結直腸癌表現
俗話說“十人九痔”,很多人對便後出血不當回事,尤其是痔瘡患者,以為自己最近吃得上火,或者大便硬結,導致痔瘡出血。實際上,所謂的“痔瘡出血”也有可能是結直腸癌的表現。一旦發現便後出血,最靠譜的選擇還是儘快到醫院消化內科做詳細的檢查。
來源: 新北方、廣州日報
編輯:ly
-
生死之間的智慧
1生死之間的智慧葉醫生的故事我大概是見過死人最多的臺灣醫生,很合適來談生死的問題。讓我從葉克膜開始講起。有一個笑話,誰是臺灣最有名的醫生。一個民眾跑到柳營奇美醫院,說要找葉醫師。急症處的人說,沒有啊,我們這裡沒有姓葉的。民眾說,有的,他叫葉克膜,當年邵曉玲就是被他救
-
連3天6000+!本港幾乎每天都有嘶哮症個案入院!特首又被追問「通關」……
本港第五波疫情持續反彈,連續3日新增確診數突破6000宗。本港今日(20日)新增6389宗新冠病毒確診,包括6210宗本地個案、179宗輸入個案;再多5名確診者離世,包括1男4女,年齡介乎55至99歲,全部都有長期病患,均未完成3針疫苗的接種,其中1人更一針未打。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