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病人在病房中去世,護士讓其餘病人搬到走廊,把病房留給逝者家屬
#大有學問#
11床的帕金森病人家屬收到病危通知書 ,病人狀況很嚴重,希望家屬有心理準備 。家屬的意思是儘量延續一天的壽命, 再等一等遠方的親人 。
一個不足20㎡的病房有四位病人 ,再加上11床家屬前來看望,病房顯得擁擠不堪 。11床病人的老伴兒 是一個70多歲很剛強的老婦人,她能接受老伴兒離開他的現實,但是她希望老伴等等遠方的侄子,侄子在路上今天下午就能到醫院想見老人最後一面。
老伴忙前忙後,一不小心碰掉了老人的氧氣面罩,監護儀上馬上顯示血壓為0,醫生宣佈病人死亡,病房裡頓時哭聲震天動地。
病房裡三位病人情緒都受到影響,護士建議病人家屬將病床推到走廊,輸液正常進行,病房留給逝者家屬處理後事。
在外面等了一個多小時,殯儀館的車把逝者拉走。護士告訴病人家屬還要繼續在走廊等候,整個病房要進行徹底消毒,11床的床上用品全部換掉,消毒的同時保潔阿姨還要推來了空氣淨化器。
2個半小時後,一切準備就緒,病人被推回病房。病房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11床有了新的病人。這個新病人聽說剛剛有人在床上離世,沒有恐懼,顯得很坦然。
醫院最不缺的就是生離死別和悲歡離合的人生故事。我們哭著來到人世間,又在別人的哭聲中悄悄地離開。
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把握它的寬度;無法預知生命的外延,卻可以豐富它的內涵;無法把握生命的量,卻可以提升它的質。健康就好,開心最重要!開心地活著,是人間最美好的事!
-
安寧療護為告別生命提供另一種可能:體面、有尊嚴地說再見
安寧療護房間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陳柯宇王曉慧北京報道4月16日,86歲的陳校長正式搬進了泰康安寧療護病房,度過了人生最後的三個多月。儘管當時的她被評估生命將盡,陳校長依然活得豐富且精彩:她想要當“地主婆”,於是社工給她爭取
-
第二章 贖罪與新生
在北京某醫院。“張主任,好消息,有一個A型的心源,與咱們醫院的19號患者的需求相當匹配。”“太好了,趕快啟動相關程序,通知大家召開緊急會議!”也許,這即將為一個身處生死邊緣的生命帶來生的希望,已經從醫32年的張主任顯得有些激動。“真的嗎?您說的是真的嗎?”19號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