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以順口溜看醫院科室排行榜

醫院裡不同的科室,醫生收入高低不同,勞累程度、危險級別等也不一樣,因此對於學醫的學生要了解下面這樣一句順口溜,它闡釋了醫院各科室的特點及不同。
“金眼科,銀外科,普普通通大內科,開著寶馬的口腔科,又髒又累的婦產科,婆婆媽媽是兒科,吃錯藥去麻醉科,挨打受氣的精神科,千萬莫進傳染科,混吃混喝營養科,死都不去急診科。”

這句順口溜不但對醫科畢業大學生的就業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同時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也能夠讓你瞭解一下醫院內部各科室的情況。常言說隔行如隔山,每一個行業的內幕都是外行人難以知道的。
從順口溜可以瞭解到,眼科、外科、口腔科是最賺錢的,收入最高的。
巧工細活的眼科,是醫生心目中的黃金科室。青少年近視率的逐年增高,讓醫院的驗光、配鏡需求大漲,另外激光近視手術、白內障晶體更換等也是眼科收入的一大來源。
骨外科霸居榜首,收入頗豐,主刀醫生月收入普普通通的也在10K至15K,這還僅僅是工資收入。但骨科主刀大夫勞累程度也是你無法想象的,聽一位在鄭大一附院骨科主刀朋友說,好幾個小時的手術,有時候一連幾臺手術,都是一整天,他都是用架子支撐著,被人扶著做手術的,手術結束,甚至路都走不了了。
口腔科收入高大家都清楚,一口種植牙價格比得上一輛一般的汽車,一顆種植牙最低也需要5000元,好的一顆需要30000元,你算算需要植牙幾顆?是不是買輛車了?
其實內科也不普通,如心內科,心血管疾病,下個支架,瓣膜介入治療,前景廣闊,收入非常可觀。
至於又髒又累的婦產科,婆婆媽媽是兒科,吃錯藥去麻醉科,挨打受氣的精神科,千萬莫進傳染科,混吃混喝營養科,死都不去急診科。這些都是針對科室勞累程度、科室特點等來評判的,但這些科室的收入並不低。
千萬莫進傳染科指的是傳染科接觸的都傳染病人,危險程度高,但在新冠病毒抗疫前線戰鬥的還是可歌、可敬、可讚的白衣天使們,這是醫生的職責,就如同當兵不要怕打仗一個道理。
死都不去急診科,道出了急診科的忙,還是不分晝夜地忙,半夜三更有急診病號,你也必須出診。忙得不分晝夜,勞累程度可想而知,生物鐘被打亂,對醫生的身體也不好。但世上行行必須有人去幹,高空作業不危險嗎?農民工不辛苦嗎?
吃錯藥幹嘛去麻醉科?好像麻醉科最不受歡迎,麻醉醫生是手術室裡的幕後英雄,“外科醫生看病,麻醉醫生保命。”但令人無奈的是,麻醉科醫生在手術中雖然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但只能當配角,永遠都只能在幕後工作,成名無望,永無出頭之日。
-
12歲脊柱側彎女孩術中被喚醒活動腿腳,手術順利完成
今年12歲的燕子(化名),1月前因無意間發現胸背部向右側彎曲,脊柱活動受限,在家長陪同下來我院就診,經檢查,燕子被診斷為“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為了不影響孩子以後的生活學習,燕子的爸爸決定進行手術治療。針對燕子的病情,我院脊柱外科朱灝主任醫師團隊反覆查體,不錯過每
-
無影燈下的哨兵 毓璜頂醫院麻醉科:“無痛”,絕不止“打一針”那麼簡單
膠東在線12月27日訊(通訊員李成修李凌峰攝影報道)說起麻醉,《後漢書·華佗傳》中記載,“若疾髮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這裡的“麻沸散”,相傳就是華佗創制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藥。經過近兩千年的發展,如今臨床